您當前位置:潮州茶葉網 > 茶友交流 > 雅集文會
“存錢不如存普洱,開店就開茶葉店!”“普洱茶熱”到了幾近瘋狂的地步。那么,在這樣的熱潮中,又有多少夢與痛呢?
我是一餅普洱茶(七兩,350克),哈哈,聽我名字就足夠吸引你了吧,君不見,到處都在傳言我比同等量的黃金都要貴嗎?
我是市場的產物,從身價8元,曾經一度被賣到了1萬元,有時候,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該值多少錢。現在就講述一下我這幾年的生存狀態吧。
云南謎底成本價:8元我出生在云南普洱市易武鎮。
易武,是個毫不起眼的小地方,但是,對于愛茶人或者是炒茶人來說,它應該是耳熟能詳的名字。它是著名的茶馬古道的起點,又是傳說中的六大茶山(易武、倚邦、攸樂、漫撒、曼磚、革登)之首,所以,對于喝普洱茶的人來說,不識易武,就如同讀武俠不識金庸。
易武鎮的人家,都是茶農。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同興號,車順號,一般來說,每家都有一個院子,一個二層小樓,一間作坊,每家都是一個完整的小茶廠,可以把剛采摘下來的茶葉變成茶餅或茶磚。
其實,幾年前這些茶農并不種茶,因為茶葉不值錢。最近幾年,隨著普洱茶的火暴,從幾元一餅到幾百幾千元一餅,短短幾年翻了幾十倍,所以大家種茶的干勁馬上就起來了。
普洱的老樹茶大都散落在野草雜樹叢生的山里,數量有限。如果全部采完制成成品,頂破天也就200噸,但是2006年,市場上卻賣出了2000多噸,多出來的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呢,這個只有茶農自己心里清楚了。
今天,我本著誠實守信的原則告訴大家,我的原材料其實就是從茶農栽培的茶樹上取得的,不過,沾了“易武”這兩個字的光,我也算是正宗產品。
2000年的4月,我的原料被茶農采摘下來的后,不久就被一個家庭作坊制作成了一餅普洱茶,制作的過程是四步:采摘,殺青,揉捻,曬青。但是關于這個過程,現在說法不一,越來越懸乎。我也懶得爭辯。
值得說的是,我以為我的生命會在兩年內結束。那時候,我的包裝上還標注了生產日期,保質期為24個月。
廣州故事第一次轉手:由8元變為100元我是以8元錢的價格被一西安經銷商購買后離開云南的。時間是2001年7月。
新的主人是個懵懂的茶葉老板,在西安的國際展覽中心不遠處開了一個茶莊。
當時,西安還很少有欣賞我們的人,老板是從臺灣一朋友處得知當時普洱茶已經熱起來了的。
“只要熱了,就肯定會更熱,就要馬上囤貨。”這是這個老板的商業哲學,我真佩服他的眼光。
不過,小老板畢竟是小老板,盡管他當時已經聽說,兩年期的一餅普洱茶在臺灣已經賣到了500元,但是,當來自廣州的王先生給他100元的時候,他還是毫不猶豫就把我給賣了。
就這樣,三個月的時間,經西安老板一轉手,我的身價從8元變成100元漲了10倍多。
意想不到的是,接下來,我的價值的翻倍速度會更快。
這一次,我的主人王先生是個職業炒家。他對普洱茶并不感冒,甚至不喜歡我的陳香味道,他唯一看中的,是我的投資價值。
此前4年,王先生在臺灣跟著一個老板炒普洱茶,該老板4年賺了2000萬元,學到了基本的技巧之后,他稱病溜到了廣州。
我被放在王先生在廣州的家里,后來,我發現整個屋子都是我的同胞,有的是從云南本地被收購來,有的則是從中間商處收購來的。
一群來自我老家的普洱茶告訴我,當時,王先生派出去收茶的人就有上百名,各個城市、茶莊、農村甚至是邊遠的老供銷社都有他們的身影。
在收老茶的同時,王先生和他的同行們還開始介入茶廠的并購中,一時間云南茶廠并購收購成風,盡管此前茶的產量早就比以前翻了很多倍,但是,大部分增產的份額都已經進入炒家的倉庫。
后來,我知道這叫囤貨。
流浪北京被“拍賣”:由100元變成底價3000元、“成交價”8000元2004年,當我從王先生家里被翻出來的時候,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什么能養生,什么越陳年越好喝等言論把我吹得暈頭轉向。
不久,我到了首都北京,躺在一個大酒店的展臺上。原來這里是一場關于我和我的同胞的拍賣會。展臺的背景布上寫著“XXX普洱茶茶王拍賣大會”。
程序很正規,是云南一家拍賣行執行的,當然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來了很多記者,好像還有專門的公關公司在負責宣傳策劃。
拍賣進行得很熱鬧,我的底價是3000元,最后的成交價是8000元。當然,我不是整個拍賣會的最大亮點。和我一同從王先生家里拿出來的一套起拍價為6666元的普洱茶最終拍出了9萬元。
第二天,報紙上、電視里、廣播中到處都是普洱茶被拍賣出歷史高價的新聞。
但是,讓我奇怪的是,晚上的時候,我又被中標人送還給了王先生。當然,被送還的,還有那被拍出9萬元高價的同胞。
后來,我才知道,他們都是王先生自己的人。
經過幾次折騰,我終于明白,這種拍賣是讓我等普洱茶迅速增值的一種方式。我剛剛遭遇的就是一次“假拍”。
把幾十元、幾百元收回來的普洱茶以幾千元、幾萬元的價格從左手拍賣到右手,我等就有了價值依據。
不久,一些更具想像力的活動也讓普洱茶迅速名聞全國。什么名人秀以及什么馬幫進京等,一步一步把普洱茶價格推向新高。我的老板告訴他的朋友:“只有不斷地制造文化效應,才能迅速提高市場的占有率。”
定居香港被套牢:從身價1萬元到100元2007年1月,經過文化效應、人為制造供求緊張以及限量發售等操作之后,我身上的普洱茶三個字,成為“價值連城”的標簽。
“存錢不如存普洱,開店就開茶葉店!”“普洱熱”到了幾近瘋狂的地步。
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王先生帶回廣州芳村茶葉市場的。3年前在這里賣茶葉的幾乎全部騎自行車,現在都是一輛輛寶馬車停在檔口。
我現在的東家張老板雖然美其名曰老板,但是之前他一直是干物流生意的,對茶特別是我等普洱茶無論是功效還是歷史都是一無所知。
但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,他在王先生手里,一次性就購買了300萬元的貨,這里面,當然包括我。我看了看我的新標簽,是1萬元。
守倉庫的人說,張老板本來就是想“炒短線”的,只要等價錢一上漲,馬上就地轉手。
可人算不如天算。
進入4月,普洱茶價格直線下降。以前標價幾萬元的,很多老板,直接在數字后面就劃掉了一個“0”。
張老板見勢不對,想立即出售倉庫里價值300萬元的普洱茶套現,但是,來了幾撥客人,開出的價格一個比一個低。最低被人開價30萬元,張老板已經不敢讓人來看了。據說,我這樣一塊普洱茶,別人只給100元。
不想再受刺激,張老板把我們全部運到了香港。剛開始還放在展臺上,現在被扔到角落里。
現在,他見人就說:“該死的普洱茶,我被套牢了。”
我想,該死的不是普洱茶,而是你們這些利欲熏心的人吧。
注:該文是“商界•城鄉致富”雜志2007年第8期的一篇舊文!
- [2013-08-25]白牡丹的傳說
- [2013-08-28]人生猶如三道茶
- [2013-08-30]緣來緣盡,人生如茶
- [2013-08-19]一片普洱茶的旅行:回憶普洱茶的那些年
- [2013-08-20]明月禪心憶潮州(伊紅梅)---潮州游記
- [2013-08-20]淡茶滋味
- [2013-09-06]黃山毛峰歷史淵源
- [2013-09-07]韓國茶道成人茶禮介紹
- [2013-09-09]蘇仙與蘇仙黃尖茶的傳說
- [2013-10-15]茶香